2021年2月6日至26日,由清华附中教育基金会、曾宪备慈善基金、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清华大学学生曾宪备公益创新交流协会联合举办的“甫智方舟”寒假公益支教活动在线开展。清华附中高2011班黄冬畅等18名同学,香港喇沙书院高三学生陈浩然、董辉诚作为志愿者为内地中小学生带来8场支教讲座。
来自四川省古蔺县实验学校、河南省洛阳市张衡街小学、河南省新蔡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四中、河南省唐河县东王集乡王寨学校、山西省侯马市路西小学等学校共计1158人次中小学生在线收看支教讲座。
清华附中高2011班同学在线支教
河南省唐河县东王集乡王寨学校三年级学生远程参与支教
支教讲座“英语学习与香港文化(一)”
支教讲座“英语学习与香港文化(二)”
来自河南省洛阳市张衡街小学的部分学生感想
来自清华附中高2011班支教“小老师”的感想:
黄冬畅组:“由于村里实在条件有限,刚开始的时候王寨小学摄像头里的画面几乎是黑乎乎一片,只能大概瞧出人形,我在背景音里还听到有老师指挥打灯的声音。再看看我面前明亮的台灯和电脑,真实地感慨自己良好的条件,就更应该分享自己的资源帮助别人了。想到这里,我让组员们都换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虚拟背景。”
张天月组:“上了两次课,我们感受到讲课不仅是输出知识,更要以学生为中心,顺应他们的习惯,甚至是互相学习。这两节课不一定能教会那些孩子多少知识,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学习,启发着关于珍惜、关于努力的种种人生命题。”
于小函组:“支教活动对于我们组来说跨度为整个寒假。虽然真正上线讲课只有两天,但仿佛是给整个寒假的工作交出了一份成绩。在准备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不少,如果说最重要的大概是一份同理心。我们面对的是几乎没有学过英语的小朋友,所以抛弃理所当然,弯下腰来一步步引导,一遍遍重复才是最实际而温馨的。支教追求的其实并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质量,对于初学者来说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
李明芮同学:“当那边的老师说村里停电了所以我们的支教推后了一天,遗憾之余,我突然感觉到那些孩子的艰苦。突然不似之前那样的紧张。后来偷偷观察了在别人讲的时候孩子的样子,他们真的好乖哦。”
赵文睿同学:“讲课时看到孩子们认真的跟着我朗读、回答问题,真的很有成就感。”
于小函同学:“试讲时试图讲感叹句的时候被组员及时制止了,大概是那时候感觉到了要给小朋友讲课的困难。但是后来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责任感和成就感并行,希望能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一点帮助。”
杨今越同学:“准备的时候,担心孩子们寒假中来上课,他们会不高兴。但直播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很配合,让我被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
曾锦扬同学:“这次支教是对我自己能力的锻炼,也希望能给乡村的孩子们带去英语学习上的一点帮助。比较起线下支教,线上支教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希望能有机会与这些孩子面对面!”
志愿者风采与自述:
支教志愿者:清华附中高2011班师生
清华附中高2011班是一个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集体。同学们学习成绩优异,兴趣爱好广泛,全面发展。学习之余,同学们还热衷于公益事业,主动申请承担了王寨小学三年级英语课的支教活动,希望能用我们的爱心与行动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带领他们走进英语的世界。
支教志愿者:中国香港籍高三学生董辉诚
董辉诚:中国香港籍,就读于香港喇沙书院,高三年级学生,曾担任学生会纪律委员会主席,对新闻时事与政治法律等非常感兴趣,课余兴趣有阅读、打篮球和弹吉他,热爱运动。希望跟大家一起认识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人和事。理想是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
支教志愿者:中国香港籍高三学生陈浩然
陈浩然,中国香港籍,就读于香港喇沙书院,高三年级学生,曾担任学生会编辑委员会副主席,对环境与生态保护、亚洲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兴趣和了解。课余兴趣有拉小提琴、旅行、打篮球等等。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知识,让更多内地同胞认识香港的文化和历史。理想是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甫智方舟”是香港曾宪备慈善基金在与清华大学多年合作的基础上于2018年创立的学生公益实践品牌,意为“同舟共济,汇聚青少年智慧,助力教育与公益”。自2020年开始,由清华附中教育基金会、曾宪备慈善基金、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清华大学学生曾宪备公益创新交流协会联合举办,通过组织国内外优秀大、中学生参与公益支教、科学与文化交流等活动,增进不同文化背景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帮助我国欠发达地区及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中小学学生开阔视野、树立理想。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2020年暑期至今,该项目通过“云”支教的方式开展,截至目前已共开展18场支教讲座,受到参与者的好评与欢迎。
供稿部门:清华附中教育基金会
文字:焦义菊、清华附中高2011班支教组员、河南洛阳张衡街小学学生代表
图片:参与支教各学校、各志愿者
审核:党胜军、侯进科、杨瑞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