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3年京浙英语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在网投(中国)官方网站开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北京教育学院英语名师工作室和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名师工作室联合主办,清华附中承办。清华附中副校长徐文兵,北京教育学院名师工作室导师国红延博士,浙江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汪桔,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孙铁玲,以及来自北京市、浙江省名师工作室的74位名师和清华附中英语组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徐文兵副校长致辞
首先,徐文兵副校长代表清华附中致辞。徐校长对与会的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通过介绍附中深厚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来展示附中在学科前沿研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最后,他也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待: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发挥好展示京派和浙派教学风采的平台作用,推进附中英语学科教育教研的不断进步。
李冰清老师教授单元第一课时
朱莹老师教授单元第五课时
接着,北京团队的代表朱莹老师和李冰清老师分别做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说课和研究课。两位教师以单元第一课时和最后一课时为载体,向与会老师展示了如何指导学生完成跨学科中国文化主题学习,以附中108周年校庆为项目情境,设定了为校庆设计文创产品的主题学习任务。
潘欣欣老师教授听说课
然后,浙江团队的代表潘欣欣老师做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听说课的研究课展示。潘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听和说的学习任务设置,引导学生完成目标语言的习得和主题内容的表达。所设计的关于“明天观看的电视节目”的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出了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
孙铁玲老师作点评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室主任孙铁玲和北京教育学院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国红延对3节研究课做了点评。孙铁玲老师指出,朱莹老师和李冰清老师的两节课以跨学科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为理论依据,具有“新”、“巧”、“奇”、“实”的特点。所设计的单元大任务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科育人融入课堂教学,推动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助力学生获得真实的成长。来自浙江的潘欣欣老师讲授了一节听说课,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建构和内化学习内容,利用结构化的新知,就真实问题进行谈论和评价。
国红延博士作点评
接着,北京教育学院国红延博士向与会老师详尽阐述了“单元”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她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单元功能的转变,这不只是内容单元和目标单元,更是过程单元、学习单元和育人单元,最终建构起单元育人蓝图。此外,国老师针对三节研究课进行了评价,并建议教师要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需求、学生学情、时代发展和教材实际,进行互文性的内容补充,通过活动,把主题意义从“散珠“串成“项链”。
傅桂清老师作主旨发言
下午的活动包括四个主旨发言和京浙两个工作室的互动交流。首先由北京团队的傅桂清老师做题为《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与思考》的主旨发言。傅老师从建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理论出发,介绍了由实际教学验证的有效路径,借助设计案例,以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图为大家做了实施的讲解,并分享了优秀学生作品。她着重强调了具有趣味性的单元实践性作业在提升学生学科兴趣、提高作业完成度的积极作用。
王秋丽老师作主旨发言
接着,浙江团队的王秋丽老师做了题为《探索多维度提升中学生‘说’英语的能力》的主旨发言。从开展学生“说英语”能力专项培养的初衷和选用的素材,到各阶段学生基于单元主题所制作的创意视频,王老师在课程设计时始终贯彻的“Less is More”理念。
曾苗苗老师作主题分享
之后,北京团队的曾苗苗老师做了题为《通过主题单元教学提升初中生语言意识的行动研究》的主题分享。曾老师从6个方面介绍了自己所研究的课题。研究的起点是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提出的要求,在结合教学现状分析之后,曾老师确定了研究的内容,明确了研究的意义。
沈珊珊老师作主旨发言
第四位分享的专家是浙江团队的沈珊珊老师。她做了题为《过程性指导:基于‘读写共生’理念的写作课画像》的主旨发言。从读写共生理论的历史沿革到读写课程的框架,沈老师详细阐述了“读写共生”理念下过程性写作的具体路径。
团队代表谈收获与体会
活动的最后,来自浙江团队和北京团队的代表分别谈了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浙江代表高度评价了北京团队在践行新课标理念过程中所做的教学创新,认为这样的课堂非常震撼。北京代表则高度认可浙江团队对语篇教学的细致加工,去繁化简,直击语言教学的本质。
本次活动搭建了“京派”和“浙派”英语教学交流的平台,提供给两地英语教师观摩不同风格的优秀教学课例、学习名师经验的宝贵机会。
来源:初中英语组
文字:朱莹 李冰清
图片:高虹超 朱建邦
审核:张彪 杨瑞 岑逸飞 朱莹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