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18 “ORIC+”开放创新中学营在清华附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07-28 作者: 清华附中 点击数:

7月16日—7月27日,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27位优秀高中生在清华附中高研实验室参加了为期两周的“ORIC+”开放创新中学营。

“ORIC+”(OPEN RESEARCH FOR INNOVATION CHALLENGES)基于清华大学“钱学森班”“通过研究学习”的特色模式,培养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世界”的创新人才。该“ORIC+”联盟由志同道合的大学、中学老师及关心热爱下一代教育的人士共同发起,为富有创新激情与潜质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孵化器”与“推进器”。2018“ORIC+”开放创新营作为“ORIC+”的核心活动之一,分为大学营和中学营,清华附中主办首届中学营。

“ORIC+”开放创新中学营根据中学阶段知识与能力结构,特别设计“开源硬件、人工智能与微流体芯片:面向环境、生态与健康的科技创新”作为项目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们在顶尖科学家团队帮助下,充分拓展前沿研究视野,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发展科研与创新所需核心素养与研究技能。

7月16日—7月26日,学生参与了系列专题讲座、前沿研讨会、科研技能训练、头脑风暴、跨学科组队与科研项目设计等环节,完成了自主科研或创新项目设计。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Juan E. Keymer博士的《Basic Ecology (Soil)》讲座让同学们对基础生态学有了整体轮廓的认识。《Open Science Hardware》和《Computer Programing》的讲座,则涉及存储程序原理理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常用操作系统,开源电子原型平台Arduino,DIY的开源硬件平台Openscope等,使学生们对信息、DIY电子设备平台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Juan E. Keymer博士通过引用乔布斯创建苹果的例子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科学。

Juan老师授课

清华大学徐芦平教授主讲的《Microfluidics》详细介绍了生物学中的标度,生命科学“集成电路”微流体技术,微流体研究发展史,“芯片实验室”技术的快速崛起,生物学领域中广泛运用的LOC技术和芯片实验室技术的优势等方面的知识。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对微流体技术和芯片实验室技术的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对科学研究的整体思路有了初步的了解。

徐芦平老师授课

来自于丹麦的Janneke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微生物学(Microbiology),重点介绍了微生物类别中的粘菌(Slime mold),微生物学之父,21世纪的微生物学,微生物学与环境,微流控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土壤芽孢杆菌的群体行为。

Janneke老师授课

一周的基础讲座与训练之后,同学们在三位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头脑风暴,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同学们自行组队,开始了跨学科自主科研或创新项目设计。这是同学们完成蜕变的一周。从选题立项、调研、论证、制定方案开始,不同小组的同学们在采样、在DIY显微镜平台搭建、在微流控芯片设计制作和微生物样品采集培养等各环节,一次次深刻地体会为什么科研是在漆黑的旷野摸索前进,一次次理解为什么科研需要的是开放创新的大脑,一次次感受为什么科研训练了构成智力结构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一系列能力,同时也训练成功所需要的自主、开放、坚韧、乐观、合作等品质。

学生DIY实验

学生实验作品

两周的中学营期间,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首席教授郑泉水教授给同学们作了《未来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讲座。郑教授通过列举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犹太人的成功案例,引出了创新的重要性。从“什么阻碍了创新”和“创业者的基因”等方面解释了突破创新阻碍的“技巧”、习惯和四种主导型“基因”;强调了“信息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技术”和“生物科学与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后,郑教授介绍了“研究反应的多维度品质”、“钱学森班的招生和评价标准”和“钱班创新教育模式”。

郑泉水老师授课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白峰杉教授也给中学营的同学们作《定义未来》的精彩报告。白教授认为“谁定义未来,谁就能把握未来,教育也会被颠覆”。白教授从文明的版本升级、近代教育迷失、未来教育的平民化和个性化以及科学与工程和人文与艺术等方面展开,告诫同学们:“每一代人的机会并不均等”,当“文化4.0遇上数据4.0”时,“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冒险精神”。在谈及什么是教育时,白教授引用了怀德海 :教育就是把你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全部忘记,把你为考试背的东西全部忘记了,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教育剩下的应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驾驭知识的能力,判断能力,思维上是智力活动的习惯和融入身心的原理。关于创新,白教授分析了延续型创新(延续现有研究范式)和颠覆型创新(开创新的研究范式),帮助同学们从方法论级的角度理解创新的重要性。

白老师授课

7月27日上午,2018“ORIC+”开放创新营学生向学校负责老师及国际专家做科技创新项目汇报。清华大学白峰杉教授和徐芦平教授、清华附中白雪峰副校长、国际专家Juan和Janneke老师出席汇报会。汇报会由学生发展中心王田主任主持。清华大学徐芦平教授对学生的汇报展示进行点评。徐教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创新思维和科研过程的努力。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生态学、微流控芯片和开源平台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实践,体验科研过程和科学态度;创新营的意义还在于,通过了解和交流,希望学生能够面向未来,面向更广大的世界,更好的认识自己。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掌握学习方式,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创新。

学生总结展示

学生总结展示

徐教授讲话

清华大学数学系的白峰杉教授点评到,学生们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代,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只有勇于面对、勇于经历、勇于尝试、勇于探索才能真正的把握未来。十五六岁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年纪,希望学生们能够满怀热情、不断创新、敢于表达、面对未知。

白教授讲话

网投(中国)官方网站白雪峰副校长谈到,2018“ORIC+”开放创新营如此成功是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各位专家老师、外籍教授和网投(中国)官方网站老师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学生家长全力支持的结果。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中,主动选择、主动探索和主动追求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非常的艰难,但是过程的本身在于使学生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幸福点,找到未来真正的自己。今天的体验,是对未来生活思索、对自己定位的思索和对自己未来的思索。

白副校长讲话

外籍专家Juan和Janneke对这次活动邀请表达感谢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的喜爱。他们谈到,虽然和同学们在最开始授课和头脑风暴的环节似乎感觉很陌生,但是学生们的友好、对知识的渴求、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对项目的专注和努力深深的感染了他们。两位专家对此次创新营的所有师生的帮助和合作表达了感谢。

活动最后,2018“ORIC+”开放创新营全体师生合影留念——此夏有你,不说分离!

外教讲话

颁发结业证书

集体合影

图文:方艳艳 谭洪政

审核:白雪峰 王 田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


© 网投(中国)官方网站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