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杨建宇应邀到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授示范课,课程内容为选自《庄子·养生主》的短文《庖丁解牛》。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二(1)班全体同学,语文组全体教师到班听课。
上课之前,杨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给同学们留下了和蔼可亲的印象。和同学们初步认识之后,杨老师以探讨“目无全牛”这一成语的褒贬色彩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庖丁解牛》,并为同学们作示范朗读及文本正音。同学们被杨老师铿锵有力的声音感染,纷纷跟读,教室内书声琅琅。
接着,杨老师设计了“你来我往”的问答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文意,并在分析完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们探讨了“道”、“得道”、“出道”、“行道”的具体内涵,最后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生成条理分明的板书,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随后,杨老师进一步阐释了“道”与“养生”的关联,指出了庄子思想体系里“养生”含义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进入艺术特色鉴赏环节,杨老师让学生品鉴文章记叙的细致、描写的生动、动词和拟声词运用的传神,以及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讨论结束后,杨老师让三位学生以现场表演的形式还原故事,学生们以较强的即时记忆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进行了一次精彩演绎。
杨老师提问“道”与“养生”之关联
学生表演
学生表演
表演完毕,杨老师问大家:如果说“目无全牛”是褒义,那么“目有全牛”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要像庄子一样,“技经肯綮之未尝”?顺着这些问题,进入到对文本更高层次的理解,目无全牛固然是一种境界,可目有全牛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素质,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避重就轻,要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逆流而上,做到“目无全牛”的同时也能“目有全牛”。
杨老师分析介绍庄子思想
课程结束,余音未绝。“解牛”故事精彩生动,“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庖丁技术的高超和动作的美感萦绕在学生脑海。杨老师对庄子思想深入浅出的分析也让学生们对道家理论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
此次示范课充分发挥了名师的教学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增进了教学交流和研讨,为将台路校区语文组全体教师的成长搭建了阶梯,是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推广教育教学经验的一次有益尝试。
撰稿:杨润华
摄影:赵婉婷
审核:程惠云、程玮琳
编辑:附中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