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内新闻 - 正文

清华附中举办科技教育工作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5-04-11 作者: 王敏 点击数:

4月11日上午,“创精彩·绘未来”清华附中科技教育工作研讨会在B102会议室召开。莅临会议的嘉宾有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郑浩峻、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北京市科协青少部部长芦晓鹏、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胡事民、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美育与校外教育科科长赵霞、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部长周琳、海淀区科协青少部部长宋其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参谋郭佳子。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党委书记方妍,副校长杜毓贞、施平、解巨钊、赵鸿雁,党委副书记张洁、清华附中上地学校执行校长辛颖出席会议。此外,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学科发展中心主任、资源保障中心副主任,还有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科的教研组长及科技办公室的老师们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杜毓贞副校长主持。

清华附中副校长杜毓贞主持会议

杜毓贞副校长首先介绍了出席会议的领导,解读了本次科技研讨会的主题是“为有创意的人喝彩,为助创意实现的人喝彩”,并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由衷的感谢。接下来,清华附中的五位教师分别从搭建学生科技活动的开源平台、科技平台、课程平台、工程创意平台的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清华附中科技教育工作的特点与取得的成绩。科技办公室主任邱楠以“搭建学生科技活动的开源平台”作为主题,介绍了清华附中的科技俱乐部、科技社团和创客空间,他以“创客空间”为重点,认为这些活动依托更广阔的平台,关注点不在于成绩的取得,更在于学生的成长、未来的翱翔;刘洋老师从搭建学生的社团平台、专家科技讲座、假期科考活动等如何助力科技教育的角度切入,以海南科考活动为例介绍了学生如何在科考中体会到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王田老师解读了初中搭建学生科技活动的课程平台,介绍了“走进科学殿堂”的课程实施,将科技融入教学中,让所有的学生体会科学实验的乐趣与艰辛,共同经历失败与成功,在最好的年纪能够看见更多、收获更多;白传江老师展示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教研组在高中科技课程的实施,活动类、拓展类和课题研究类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借助校外优秀资源,真正全面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科学、想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范秀玲老师介绍了清华附中为学生搭建的工程创意平台,展示了通用技术课程中学生各种创意作品,学生能够用现代技术制作作品表达各种心声、展示自己的才华;范老师还邀请嘉宾扫描书签的二维码,观看学生更多的创意作品,分享喜悦。

与会领导嘉宾认真听取清华附中老师汇报

接下来,王殿军校长进一步深入解读了清华附中科技教育的理念与思考,他首先指出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清华附中对于科技教育的做法与想法,能够得到各位领导的建议与指导。并重点谈了三点体会,一是永远不要低估学生,学生的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二是教师团队的引领非常重要,附中的教师团队有热情、有激情、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样的氛围中,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幸福;三是活动应该让位于系统设计、基于项目专题研究的课程。清华附中应该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教育和升学压力不矛盾,充分认识科技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教授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传授已经不是唯一重要的目标,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科技教育已经从大学开始慢慢渗透到中学,中学科技教育的内涵首先在于培养兴趣,能够参与做一些事情,然后才是越来越接近前沿,达到创新。自信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既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又应该有欣赏失败的勇气,此外,还要重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有共同发展的空间。姜胜耀强调,大学会一直既往的重视并支持清华附中科技教育的发展,建设“大清华体系”、重视衔接也是清华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方面,希望附中能在下一轮教育改革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接下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发言,他认为清华附中对新课程理念如何接地气、先进的教育设备如何与学科发展、学生成长真正整合起来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清华附中没有将其束缚在传统课程中,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更丰富、更广阔的平台,有自己鲜明的风格。曹志祥指出,教育部也在探索建立一批科技高中,清华附中这样的名校应该在理念定位、制度设计、课程实施等方面做出引领。科技教育应该明确三个方面,第一不是科学发明,而应定位于技术创造;第二不是课程教学,而是实践活动;第三不是学科考试,要有综合评价;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应该实现“错位发展”,不囿于统一标准的模式,而是主动选择、人人都能成功的包容性发展。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也发表了自己精彩的见解,他认为科技教育目前的现状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很多热点没有攻破,很多亮点没有闪烁;我们现在应该用空间来换取时间,让学生在更好的空间环境中,玩出创意,赢得成长的时间。清华附中应该成为改革领域的领航者,目前打通培养美术人才已经实现,科技教育可以尝试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做到三个“融”,即科技教育要与学科融合、与活动融通、与文化元素融入;还要拓展三个台,即拓宽讲台,打破边界的壁垒;扩大舞台,重视学生实际获得;拓展平台,获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培养学生独特的能力、高尚的精神和人文的追求,清华附中应该在这些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并有机会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释放正能量。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郑浩峻指出,中国科技馆也一直在探索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并总结了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应该紧密围绕一个核心即“让青少年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做到四个方面即指导思想、坚持师资队伍建设、社会资源运用、国际化的视野坚定不移。

接下来,与会的其他各位领导也表达了对清华附中科技教育取得成就的认可,对附中应该承担的引领作用提出了更多的期待,并表示愿意为附中的科技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隆重热烈的会议气氛中,大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杜毓贞副校长总结会议,再次感谢了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也期待他们继续为我们学生的创意喝彩,助推我校科技教育的精彩未来。

会后嘉宾领导在清华附中合影留念

会议结束后,领导一行前往“创客空间”、学科实验室进行参观,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表示赞叹,并鼓励他们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次研讨会成功举办,得益于附中浓浓的科技教育氛围,得益于教师团队的辛勤耕耘,得益于附中学子的扎实进取。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附中的科技教育会迈上崭新的台阶,承担百年名校应有的责任,继续探索并引领中国科技教育未来前进的方向。

与会嘉宾领导参观清华附中创客空间并与学生交流

摄影:杨国兴

审核:杜毓贞

编辑:档案室

办公室电话: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


© 网投(中国)官方网站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