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23日,清华附中科技中心老师谢元凯带领高一学生孙昊哲、王天卉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生态科学考察。此次活动由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组织,共有48名来自北京基地校及内蒙古、贵州等地的师生参加。
活动主要分为两大块内容——恩格贝精神教育和科研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分为了“沙地植物资源调查组”、“沙地植物群落构成以及种群形成机制调查组”、“典型野生及栽培的环境适应机制调查组”“螺旋藻组”和“绒山羊生物技术组”五个小组。清华附中孙昊哲、王天卉两名同学选择加入了“沙地植物群落构成以及种群形成机制调查组”(简称群落组),并且孙昊哲同学担任了组长,负责组织工具的发放收集,小组成员的集合、点名等工作,为群落组科研实践的正常进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几天里,师生们经历了沙漠穿越拓展,锻炼了意志与精神;参加了沙地植树,为恩格贝又添一抹绿色;参观远山正瑛纪念馆、治沙功勋墙并与治沙模范王明海老师交流,恩格贝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创业精神和国际志愿者无畏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位师生;对湿地、半干旱、干旱、沙漠地区进行了植物分类等调查研究。走进了微藻生物育种基地、转基因技术开发基地,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科研的过程。为了配合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补充同学们知识的欠缺,每晚由导师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知识讲座,其中包括崔洪霞博士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资源筛选及快繁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植物群落调查方法”;石雷研究员的“国家战略性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王建国研究员的“哺乳动物(牛羊)繁殖生物学技术与产业发展”和林秦文博士的“如何制作植物标本”。
恩格贝地处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齐沙漠中段,通过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恩格贝事业的各界人士的艰苦努力,历经20多年的发展,将荒漠变为绿洲,不但成为国家 AAAA 级景区,也为祖国的科研和环境事业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利用知识改善环境、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沙漠变成人类的宝库。这次考察活动,意义正是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能源的意识传达给大家,让大家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沙漠综合治理和开发等成果的来之不易。
这次的考察,与以往有不同的意义,由于恩格贝地区的特殊性,使同学们不仅在科研上有所收获,更难得的是,让同学们从小树立科学认识荒漠、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珍惜人类共有资源、热爱生活的高尚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将这种精神延续到未来的生活、学习中,从而带给他们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