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内新闻 - 正文

清华附中高一年级长白山综合实践研学课程中期报道

发布时间:2019-07-09 作者:  点击数:

清华附中高一年级长白山综合实践研学课程中期报道

2019年7月10日,清华附中高一年级“长白登临、天池寻踪”综合实践研学课程长白山线行程过半。高一年级4个班级共计170余名学生、8名老师在清华附中副校长徐文兵、高一年级组长李劲松的带领下参加此次活动。

7月8日傍晚,伴着凉爽的微风,师生一行抵达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通过导游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延吉市概况。这座美丽的城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延边州中部、长白山脉北麓,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与对外交往的中心,也是本次行程的第一站。

7月9日上午,同学们抵达了图们市,首先参观了图们大桥。图们大桥的一端是一个庄严肃穆国门,意味着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桥由两种颜色粉刷而成的,红色代表我国,蓝色代表朝鲜,两种颜色相互交融,象征了我国和邻国朝鲜的和睦相处。同学们还在边境线远眺到了朝鲜的村庄,感受异国风情。

高1811班在国门前留念

高1812班在国门前留念

随后,同学们在图们江广场举行了即兴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当熟悉的经典旋律在祖国的边境唱响时,每个同学的内心都更深刻的感受到祖国二字的份量,广场的游人也纷纷驻足,被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四个班级同学即兴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珲春市,参观了张鼓峰事件纪念馆。刘丛志馆长为同学们亲自讲解。通过馆长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对张鼓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远影响有了全面的了解,体会到近代俄国和日本蚕食中国领土和海权的创巨痛深。参观完毕后,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刘馆长本人倾其所有创办纪念馆的坚守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高1810、高1813班同学认真聆听馆长讲解

从纪念馆出发,同学们来到了中俄边界线,参观了中俄边境线上的第一座界碑“土字牌”。它是为纪念1886年吴大澂与俄谈判而立。吴大澂曾多次书写“龙”、 “虎”二字,取自“龙骧虎视”,意在表达祈盼边疆繁荣稳定的愿望,因此珲春人将地标建筑命名为龙虎阁,表达着对吴大澂的纪念。同学们登上龙虎阁,在我国唯一与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处,远眺东部俄罗斯的小镇哈桑镇、西南隔江的朝鲜豆满江市。这一濒江临海、依山傍水“一眼望三国”的壮阔景象,给每位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1811班同学参观“一眼望三国”

高1813班同学与吴大澂雕像合影

7月10日,同学们来到了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地区,参观了长白山自然博物馆,对长白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走进长白山科学院基地。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同学们对长白山的各类草本植物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被科研人员一心扎根在黑土地的满腔热忱深深打动。

高1812班同学认真听讲解员讲解

高1810、高1813班同学认真听研究员讲解

晚上,同学们聆听了长白山研究院朴正吉教授的讲座。朴教授从道路生态学的定义、道路生态学研究概况、道路生态学研究意义、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几方面进行了精彩的介绍。讲座不仅帮助同学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了道路生态学,更让同学们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同学们认真聆听专家讲座

清华附中综合实践研学课程以亲历性的实践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过程。本条线路“长白登临、天池寻踪”长白山线是初高中众多考察线路之一,接下来的两天,同学们将从北面和西面对长白山展开探索,相信本次活动中的所见所学能在附中学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王敏

图:汤莉、周喆、唐洁、常昊男

审核:徐文兵、党胜军、李劲松、杨瑞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


© 网投(中国)官方网站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